Industry information
北京今年再建600座垃圾分類驛站
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:北京青年報 2021/5/2 13:22:28
北極星固廢網訊:5月1日,新修訂的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實施剛好滿一年。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,過去一年,全市上下將垃圾分類與疫情常態化防控相結合,以首善標準推動新修訂的《條例》實施,實現了階段性目標,取得了可喜的成績。全市已創建了835個示范小區、村,家庭廚余垃圾分出率從《條例》實施前的1.41%提高并穩定在20%左右。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日均清運量2.2萬噸,比2019年的2.77萬噸下降20.42%。目前,符合北京實際、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體系基本建立,市民分類意識普遍增強,分類習慣初步形成。
家庭廚余垃圾分出率約20%
過去一年,全市1.3萬余個小區、3000余個村、11.7萬個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認真貫徹《條例》規定,廣大市民踴躍參與,積極行動。市城市管理委固廢處二級調研員李彥富表示,經過一年的發展,居民“三率”大幅提升。根據抽樣調查和現場檢查結果,知曉率98%、參與率90%、準確投放率在85%左右。全市已創建形成了835個示范小區、村,約占小區、村總數的5%,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。
分類效果也超出了預期,今年4月份家庭廚余分出量3878噸/日,比《條例》實施前增長了11.6倍。餐飲單位廚余垃圾分出量1795噸/日,廚余垃圾總量達到5673噸/日。可回收物分出量4382噸/日,比《條例》實施前增長了46.1%。家庭廚余垃圾分出率從《條例》實施前的1.41%提高并穩定在20%左右,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7.5%。
生活垃圾日均清運量下降20.42%
通過積極實行垃圾分類,本市垃圾減量也取得了明顯進展。李彥富表示,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日均清運量2.2萬噸,比2019年的2.77萬噸下降20.42%。2021年前4個月日均清運量2.06萬噸,比2020年進一步下降6.36%,比2019年下降25.6%,日減量7100余噸。減量效果相當于少建了兩座日處理3000噸量級的阿蘇衛焚燒廠,僅拆遷、土建等一次性投資就節省200多億元,既節約了土地資源,也從源頭上減少了環境污染和碳排放,經濟效益、環境效益、社會效益三本賬實現“正”豐收。
相應的設施體系建設也不斷完善,目前,適應分類需求的投放、收集、運輸、處理設施體系已基本建立,初步實現整體重塑和城鄉覆蓋。全市累計建成分類驛站1275座,達標改造固定桶站6.32萬個,涂裝垃圾運輸車輛3945輛,改造提升密閉式清潔站805座。分類設施建設管理達標率由2020年5月份的7%上升至目前的88.8%,投放站點具備腳踏、拉環等便利性設施的配置率達到97.15%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3.38萬噸/日,其中,焚燒能力1.77萬噸/日,生化能力8230噸/日,基本滿足分類處理需求。處理能力實現整體平衡,焚燒廠運行從連續多年的超負荷運行向相對從容轉變。
年底前再建600座生活垃圾分類驛站
李彥富表示,在看到成績的同時,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差距,比如居民自主分類習慣尚未完全養成,區域間、小區間還不平衡,“二次分揀”在一定范圍內依然存在;分類設施規范性還不夠,分類驛站、大件垃圾、裝修垃圾暫存點建設和管理水平還需提高;源頭減量還有較大潛力等等。
“條例實施一年,不是推進垃圾分類的終點,而是新的起點。”李彥富說,下一步,本市將繼續鞏固提升市民家庭自主分類水平,比如在社區(村)開展入戶回訪,上門聽取意見,提供指導;繼續通過桶站值守、上門指導、積分獎勵、“紅黑榜”、城管執法進社區等措施,促進市民自主分類習慣養成。同時,進一步優化各品類垃圾投放點設置,加強日常維護,確保收集容器無滿冒、無破損、無異味。完善功能,提升便利化水平。優先在居民自主分類好的小區試點推廣可降解垃圾袋,通過擴大試點使用范圍,逐步降低購置成本。
此外,本市還將加快建設可回收物投放點、中轉站、分揀中心建設,年底前高標準建設600座生活垃圾分類驛站。針對垃圾清運不及時等現象開展專項治理,實現生活垃圾“日產日清”,對訴求量排名前20的街道(鄉鎮)跟蹤督辦。
關注我們
Copyright © 北京新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20019113號-1 電話:010-81296969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4402號
掃描二維碼
關注微信平臺